01

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:“你上大学的时候,觉得最丢人的事情是什么?”

我觉得比较好奇是,有个网友回复说:“每次一个人到食堂吃饭总觉得特别丢人,所以干脆打包回宿舍吃了。”

翻了翻这条留言底下的评论,居然大部分的网友都说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。

“难道,大学里一个人吃饭很丢人吗?”

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在网上搜了一遍,跳出来的答案倒有很多是持着相反意见。

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,说她一开始进入大学时,就通过一个月的军训,跟舍友们建立了“非常良好”的关系。

本来她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,但为了“合群”,军训期间跟着大家一块找座位、一起吃饭、一起训练、一起抱怨日常的训练……

所有的嬉笑怒骂,看起来都那么的融洽。

但是这样的平衡却随着军训的结束,轻易就被打破了。

她习惯了早起,但是舍友们都喜欢掐着点起床,而且连早饭都不吃就为了不迟到。

中午打算一起去食堂吃饭,大家却又对食堂师傅的手艺开始各种挑剔,讨论到最后就干脆点起了外卖,她跟着点了几天,大半个月的生活费就没了。

周末空闲的时间,她打算到图书馆安安静静看会书,她们却计划着去逛街看电影…..

渐渐地,她开始一个人上课、吃饭,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自习。

她说:“我以前觉得一个人吃饭很丢脸,因为怕被人说不合群,所以我逼着自己去融入她们。但现在我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。”

有时候一味地追求合群,反而会忽略了内心真正的自我。让自己去迎合他人,才是真正的可悲。

02

有个学弟说过他大学四年最后悔的一件事,不是没有好好学习,而是不敢做自己。

宿舍的小伙伴们爱打游戏,每次团战的时候都要叫上他,美其名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”。

一开始他并不是个特别爱玩游戏的人,可是周围的人都在玩,显得他有点特立独行。

再加上宿舍里玩游戏的那种氛围,大家一起为了“荣誉”战争、一起打拼的冲劲,慢慢地瓦解掉他的所有意志。

于是,在大家几次的拉拢下,他也开始加入了其中,并逐渐享受这种虚拟世界里的快意恩仇。

四年光阴眨眼即过,他收获了宝贵的兄弟情谊,但是失去的却是迎接未来的资本。

低空飞过的成绩和一无所长的自己,就像以前网络上常有的一句话所说的:刚毕业就失业了。

他也曾想过,自己的做法有错吗?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?

心理学上有个名词,叫「羊群效应」。

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,指的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中,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行为和思想,便盲目去跟从这种行为和思想的现象。

可怕的是,陷入其中的人,只会跟从大众所认为正确的事情、所做的事情,而不会主动去思考这件事情是否合理、是否适合自己。

就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看到某一家奶茶店排长龙,就也一定要跟着去买一杯尝尝看好不好喝,忘了自己本身也不怎么喜欢喝奶茶。

有些合群,早已在悄无声息中,让你逐渐失去自我意识。

03

有时候不合群的人只是表面孤独,合群了,就是真的内心孤独。

阿超一直都是别人眼中,那个“不合群”的人。

他的作息是这样的,早上六点起床到操场一边跑圈一边练习英语听力,八点准时离开宿舍。

要么去上课,没课就到图书馆自习,很少跟其他同学一样赖在床上打游戏,所以大家经常能够在校园里看到他独处的身影。

有一次他出门后发现有本书忘在宿舍里,回去拿的时候正好听到几个舍友说他“性格孤僻”“不合群”之类的闲话。

其实阿超从来不抗拒跟同学们一起吃饭、打篮球、或者结伴去校门口的小吃摊上撸串。

只不过大多数的时间他喜欢独处,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。

孤单并不可怕,孤独才可怕。一个人的孤单,比一群人的孤独幸福多了。

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而且低质量的合群,不如高质量的独处。

如果为了所谓的合群,去盲从他人的脚步,打乱自己的目标规划和生活节奏,才是愚蠢可笑的事情。

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,就是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99%对于别人来说,是毫无意义的。

换句话来说,你的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,别人的评价也不能成为你活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。

遵循内心的抉择,认真选择你当下真正想要的是合群还是独处,不用刻意去迎合他人。

做真实的自己,就已经很好了。花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

其实,最重要的并不是别人怎么看你,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。

牛羊才要结对,猛兽只会独行。